您好!欢迎访问长治卫生学校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教育动态
     首页  》教育动态
国家示范校(长治卫生学校)建设方案与建设任务
发布时间:2016-01-15 10:30   发布人:admin   13126

国家示范校(长治卫生学校)建设方案与建设任务

1、我校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认真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为切入点,以积极推进校院(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提高信息化水平为重点,以“立足上党、面向三晋、辐射全国、服务大众健康”为定位,以“思想引领、制度规范、目标激励”为主要手段,深化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于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长治、晋城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行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医、护、技人才,使学校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2、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战略思考

以服务长治、晋城卫生健康事业为宗旨,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改革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即7+1任务)为重点,以“思想引领、制度规范、目标激励”为手段,以六个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空间,创业有条件”,使学校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

3、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根据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扩建校内实训室,建设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培养目标,加大教改力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反馈结果,修订人才培养建设方案思路,将7+1任务落实到三个重点专业和一个特色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4、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通过“护理、眼视光与配镜、口腔修复工艺”三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德育中渗透院企文化”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有特色的国家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先锋;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成为同行同类学校的创新引领者;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完善内部管理上树立起标杆。

5、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将护理、眼视光与配镜和口腔修复工艺三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成与行业联系紧密、互动良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通过护理专业建设全面带动助产、农村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四个相关医学技术专业群的共同发展,进一步确立我校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技专业方面的优势地位;通过眼视光与配镜、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建设,带动药剂专业的发展,形成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提高学校服务大众健康需求的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实行“三证并举(毕业证、执业资格证、职业技能证)、校院合作、临床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实行“医工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行“德标引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以课程对接岗位、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创新教育内容,校院(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确立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校院(企)合作开发优质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完成19本特色校本教材和12本教辅资料的编写(护理编写11本校本教材和8本教辅资料、眼视光与配镜编写4本校本教材及4本教辅资料、口腔修复工艺编写4本校本教材)。

4)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优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具有专业和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以能力评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技能型课程136、知识技能型课程145、知识型课程154”的课程评价方案;制定实习生和毕业生评价方案,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完善学校、医院、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完善学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实现课堂教学、课程考试、顶岗实习与职业技能鉴定或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按照专兼结合,打造一支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氛围;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使其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培养20名骨干教师,使其成为课程建设的带头人;其他专业各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每学科培养2名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职教理念、新工艺新方法等培训,选送至少25名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重点建设专业聘请46名兼职教师,形成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评价、实习生管理的兼职教师团队;加大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量;通过培训学习、临床实践,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的95%,使"双证书”教师真正成为具有“双能力”的双师素质型教师。

6)教学信息化建设目标

按照融学习、考试、交流、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要求,遵循“资源整合、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界面友善、节约高效”的原则,与行业专家探讨,建立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口升学、专业优质课程或核心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务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资产管理、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校园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在线学习、师生测评、学生管理、资料查询、互动交流、信息快递、学历教育等功能。

7)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校院(企)合作,建设能够满足教学、社会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咨询、顶岗实习等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校院(企)合作机构,建立校院(企)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开设订单培养班;把现有护理、眼视光与配镜、口腔修复工艺三个重点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实用性更广、管理水平更高、服务能力更强的综合型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与现有35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密切合作,新增7家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附属医院,使其更好地发挥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

8)内部管理建设目标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现代化管理机制,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资产管理,实现学校规范管理的新跨越,通过强化德育渗透,提升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新境界,通过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实现打造平安校园的新目标,通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新突破,真正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9)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坚持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加大各类人才培训规模,使我校成为长治、晋城两地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基地、医技类执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卫生在职人员、社区医疗工作者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开展8个职业技能工种的考评员培养工作;年平均为社会培训1000人次;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200人次,建设一个开展教学、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眼视光与配镜中心。

10)特色项目建设目标

创设适合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校、企业、医院”的德育新环境,以德育教育、环境影响、实践体验、心理诱导、校园文化等多种手段,探索将校、院(企)德育有机结合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科学方式和有效手段,真正把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引进校园,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构筑以“生命所系、责任至上”的卫生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高地,摸索出一套适合同类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让学生入校后即开始培养医疗卫生职业素养并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在毕业和就业之间实现“零等候”、“早适应”,顺利完成从学业到执业的转型,真正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从而实现我校“学会做人、学好专业、掌握技能、服务社会”的德育工作目标。

6、我校示范学校建设要达到的效益

通过示范校的建设,学校的办学定位将更加科学、准确,为长治地区经济发展、为医疗健康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将更加鲜明。

通过三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达到如下目标:1.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具有领先水平;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新突破;3.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4.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5.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6.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7. 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实效、可推广。

7、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四个建设项目”

我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四个建设项目分别是:护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眼视光与配镜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口腔修复工艺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德育中渗透院企文化特色建设项目。

8、示范学校建设的目标、重点与核心

示范学校建设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在资金安排上,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倾斜。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原则上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9、示范学校的“七大重点任务”

示范学校的“七大重点任务”是: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可以概括为“四项改革”、三项支撑“。(后来又加了一项任务——信息化资源建设。)

10、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通过整合、调整和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促进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建立辐射机制,带动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11、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2、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13、评价模式改革的重点

评价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动态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4、创新教育内容的重点

创新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15、加强队伍建设的重点

加强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16、在示范学校的建设中,学校的主要职责

在示范学校的建设中,项目学校法人代表为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项目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校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及本办法的要求,编制、报送学校立项申报书、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并对有关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3)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规定,科学、规范和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4)将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年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形成年度报告,上报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

5)接受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检查和审计。


南校区地址:长治市延安南路141号
东校区地址:长治市潞阳门中路桃园街 12号
联系电话   :0355-3018660
传真         :0355-3018660
晋ICP备 15001087号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99号